【山東工人報】煙臺市牟平區創新“專轉傳”模式 “三維賦能”鍛造產業工人生力軍

《山東工人報》(2025年06月25日 第A1版)(通訊員 趙林 曲玲玲)近年來,煙臺市牟平區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主線,創新構建專、轉、傳“三維賦能”體系,通過技能提升、機制轉型、精神傳承“三輪驅動”,累計培育技能人才5000余人,推動全區產業工人隊伍實現“技能躍升、路徑拓展、價值升華”的立體化進階,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專”筑基,精準賦能錘煉硬核實力。牟平區立足產業需求,打造“需求導向—實戰練兵—產教融合”全鏈條培育體系。通過問卷調研、線上反饋等渠道收集近萬條職工需求,建立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等20類主題課程庫,開展“金藍領”“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專項培訓20余場次,覆蓋600余名技術骨干,合格率超80%。聚焦農民工、困難職工等就業困難群體,開設果蔬種植、育嬰護理等就業創業專項課程30余場次,近千名學員參訓,合格率達85%以上。緊扣全區“2+4”產業體系,組織高端裝備制造等6大產業17個工種技能競賽,吸引2800人次參賽,2500人取得高級以上職業資格,在實戰中培育技術能手、技術標兵等骨干人才350余名,形成“以賽促學、以技提質”的良性循環。深化校企協同,與煙臺工貿學校恒邦冶煉等校企機構共建“宏田匠人班”“恒邦訂單班”30余個,定向培養專業人才500余人,與10余所高職院校7個專業簽訂“三二連讀”聯合辦學協議,培育專業學生近1000名,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
以“轉”破局,機制革新拓寬發展路徑。打破傳統工作壁壘,牟平區構建“黨委領導+多部門協同”“產改”新格局,合并聯席會議推動政策無縫銜接。區委組織部創新“紅牟驛家”黨建品牌,覆蓋新業態群體;人社局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培訓與產業升級同步;科技局設立科技創新計劃,引導工人參與科研攻關。人才戰略全面轉向產業需求,通過“帶編入企”引進高學歷人才,靶向培育恒邦冶煉等企業獲市級人才獎補100余萬元,吸引54名外國專家、84名海歸人才落戶,形成“引育留用”全周期生態。
以“傳”鑄魂,榜樣引領激發奮進力量。牟平區深挖精神富礦,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講300余場、“文化送基層”活動150余次,舉辦“公益課堂”“晚間課程”和各類文化體育賽事1000余場次,以紅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完善“牟平工匠”培育機制,形成選拔、培育、作用發揮的全鏈條機制。依托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開展“名師帶徒”“工匠講堂”等活動,發揮“傳幫帶”效能,累計培育區級以上勞模工匠40人次,孵化市級全員創新企業2家、區級創新工作室3個,帶動全區培育工匠人才60余人。組織部門優化產業工人入黨培育機制,科學規劃黨員發展計劃,近三年產業工人黨員數量與質量雙提升,高技能人才黨員占比持續增長;強化政府、工會、企業三方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通過工資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推動“1+3”集體合同簽訂率達80%,企業工會與行政溝通協商機制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