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總工會“4223”工作機制助力鄉村振興“十大行動”
一、推薦理由
棲霞市總工會創新落實省、市總工會助力鄉村振興“十大行動”部署,順應蘋果產業鏈式發展規律,構建“4223”工作機制,開展“工惠果都·四季助農”活動,借力“工友創業園”服務載體,立足“果都”產業基礎和工會載體服務優勢,全力培育“農”字號新質生產力。
二、案例情況
(一)主要內容
一是培養新人才技術。多渠道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和高科技人才,強化本土人才技能培訓,每年培育“新農人”,農業勞模工匠等400名以上。
二是培育示范化基地。面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發揮束懷瑞院士工作站、中國富硒果品產業分會等“智庫”作用,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建設示范基地4處,發展產業聯盟,規模經營,建立聯農帶農、共建共享現代果業發展格局。
三是運營標準化體系。依托中國富硒蘋果團體標準(T/CFMA02-2022),鞏固完善基地和人才、技術配套服務。強化研發創新,在技術研發、果樹種植、品牌管理、產品運營方面構建地方技術標準,爭創行業乃至全國標準。鞏固提升“BSD”蘋果面膜等品牌效應。充分發揮“三微一端一抖”傳播優勢,與商超節(展)會深度聯合,實施差異化銷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四是做強物流服務網絡。借勢“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健全果品物流網絡體系,讓優質果品“走出國門、服務全球”,發揮三產“助農、惠農、富農”助推作用。
五是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強政策扶持,支持3家以上經濟主體申報省市級工友創業園,組織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競相發展氛圍。協助爭取金融機構提供融資增信及生產質量保障。
(二)工作成效
一是春“播”希望,夯實鄉村振興根基。舉辦蘋果產銷形勢研討會,打造“果都”新名片。通過“入企探崗”等方式,精準推送招聘信息,開展“直播帶崗”活動不少于10場次。面向新農人等群體,打造“文化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指導”三位一體農業工匠培育體系,年內培育技術人才100人。引導實力企業“一對一”支持農民工創業。
二是夏“重”管理,激活鄉村振興活力。創建勞模工匠技術信息資源庫,開展10場“勞模工匠下基層”活動,新培育創業園3家。強化生產要素和“涉農”領域工會權益保障,聚焦就業創業、困難幫扶、法律服務活動40場次,惠及職工群眾3000余人。
三是秋“授”技能,賦能鄉村振興質效。緊扣鄉村振興,開展“果都工會·鄉村振興杯”技能競賽活動30余場次,培育選樹技能人才200人。鼓勵開展涉農類“五小”競賽,為產業隊伍做好人才儲備,助力技能提升、產業升級。
四是冬“儲”人才,厚植鄉村振興沃土。開展“產學研用”合作,開展農技、直播技能培訓50余場次。著眼“產銷平臺、數智鄉村”,推進“智慧農業”科學高效、智能機械管理體系改革。開展“魯菜師傅”專項培訓,選樹一批果都魯菜“名師廚菜店”,培養魯菜技藝高技術人才。
棲霞市總工會將以省市工會助力鄉村振興“十大行動”為契機,依托各類服務載體,采取“工會+工友創業中心+工匠學院及聯盟單位+各級工友創業園+研發+金融+鎮村(合作社)組織+倉儲物流+深加工+基地+農戶+財保企業”閉環服務模式,潛心抓好技術研發、全員培訓、基地試驗和示范帶動,帶動蘋果產業提檔升級,引領高端果業種植“新變革”,促進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