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国产福利永久发布页,小说区 亚洲 校园春色,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勞模工匠風采您當前的位置 : 煙臺工會網 >> 勞模工匠風采

【煙臺日報】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風采展示——致敬勞模 禮贊奮斗

來源:煙臺日報 時間:2025-04-29 09:36
A+A-

  YMG全媒體記者 鐘嘉琳 攝影報道

  編者按

  勞動創造幸福,奮斗鑄就偉業。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煙臺市共有10人接受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范8人,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他們用焊槍勾勒國之重器,用智造書寫工業新篇,于三尺講臺點燃智慧星火,在海天之間不懼驚濤駭浪……盡管每個人的崗位不同,但都擁有相同的奮進姿態,展現出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時代風采,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學習榜樣、激發了強大精神動力。向他們致敬!

  李增群:創新突破 向“綠”而行

  李增群,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

  李增群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創新突破,帶領冰輪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的民族企業、國際品牌、中國工商制冷空調行業領軍企業。

  近年來,李增群帶領冰輪在經濟下行期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抗風浪能力,實現經營指標逆勢增長。2024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比2019年分別增長85.0%和132.1%,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3.1%和18.3%。聚焦技術創新,冰輪新產品、新產業占總收入比重超過70%,目前擁有7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5家國家級和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國家級和2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攬下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制冷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等殊榮。5年來,旗下產品13次上榜省部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牽頭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20項。

  聚焦綠色低碳轉型,冰輪多項產品進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山東省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圍繞“運營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李增群帶領冰輪將智能制造作為數智化轉型的主攻方向,加快用數智技術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企業上榜山東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山東省省級智能工廠名單。

  劉偉:“硬核焊匠”創新突圍

  劉偉,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焊接中心工程師,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國家核安全局民用核安全設備焊接資格考核高級考評員。

  焊接是制作核電站中各種設備、結構的關鍵核心工藝,焊接技藝水平決定了機組建設質量,更決定了電站服役壽命。面對核電焊接生產的巨大責任與壓力,劉偉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18年來堅守核電焊接生產建設崗位,用匠心守護初心,高效優質完成了國家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等多個國之重器產品的焊接制造工作。

  劉偉是伴隨我國核電事業快速發展起來的產業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硬核焊匠”。他不斷開展多項工藝革新,自主開發多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焊接機器人,優化核電裝備制造過程中的關鍵難題,讓更多工友實現由人工焊變自動焊,在國外技術封鎖中不斷實現技術突圍。

  他攻克多項技術難點,成功開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狹長空間自動化無軌焊接機器人,讓設備代替人鉆入小空間開展焊接作業;成功研發核電有色金屬智能焊接機器人,應用于1.85萬米核級焊縫,合格率100%。累計創造營收6000余萬元,獲國家專利18項,軟著2項,行業焊接標準制定6項,論文28篇,培訓教材1本,獲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技能興魯等競賽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18項。

  魯新州:讓匠心品質持續傳承

  魯新州,煙臺恒邦化工助劑有限公司黑藥車間生產班長,高級工程師。

  入行28年,魯新州在選礦藥劑生產和研制一線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由“選礦”小白一步步成長為“點石成金”的齊魯工匠。他牽頭主持20多個選礦藥劑研發項目,取得10余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他從一名基層操作工干起,先后在選礦車間、精細化工車間、精煉車間、硫氨酯車間、黑藥車間等多個部門歷練,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在企業里,魯新州不僅是“活流程”,還是“全流程”,從精細化工到硫氨酯、黑藥等5個崗位,他都能進行操作,涉獵車間800多個崗位參數,他都記得。憑著過硬的本領、精湛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他逐漸在選礦藥劑行業中嶄露頭角。

  因實驗室數據和實際生產有著不可避免的數據偏差,作為公司技術領頭人,他經常到偏遠礦區解決問題,現場修正藥劑配比。在海拔4800多米的西藏玉龍銅礦調試團隊新研發的高寒地區選銅高效藥劑,他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克服高原反應,直接用手接觸礦漿感覺磨礦細度、觀察精礦品位,將銅礦專用捕收劑HB-306的回收率增加13%以上,提高了高海拔地區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在廣東礦山進行新藥劑現場試驗時,發生山體滑坡,他在山上實驗室工作一周,研制出的高效環保藥劑HB-A5為客戶創造了經濟效益。他冒雨深入四川大山深處礦山企業,在斷絕通訊的情況下,帶領團隊研發出選銅的高效藥劑HB-421,將選銅回收率由86%提高到95%,當年就為客戶增加效益1億多元。

  張峰:扎根一線 攻克技術壁壘

  張峰,華電龍口發電有限公司電運班長,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

  從事電力生產一線工作34年,張峰曾獲山東省勞動模范、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工匠精神踐行者”等榮譽。

  在華電龍口公司,人人都想跟著張峰干,在他的班組中鍛煉成長;人人都想加入到張峰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跟著他在課題中拓展思路、技術上有創新。他已成為班組一線上的一面鮮紅旗幟。

  發電運行設備中的部分變頻設備從國外進口,遇到問題就要請教外國人。張峰決心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時期產業工人,把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里。他主導研制的電氣設備絕緣測量工器具獲得6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解決了人身誤碰帶電設備、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等的操作難題,為企業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74萬余元,每年節省設備更換費用49萬余元。

  作為“張峰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孵化)工作室”領軍人,他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張峰非接觸式防觸電預報警絕緣電阻測量法”獲得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首批先進操作法,工作室獲評電力行業“電力雙創杯”三星創新工作室。

  他積極響應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參加光伏電站現場試驗、調試以及并網發電工作,研制出“一種扭力組合式光伏逆變器操作工具”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獲得第七屆中央企業QC小組成果發表賽二等獎。

  涂桂旺:攻克技術難關 打破國際壟斷

  涂桂旺,煙臺持久鐘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從事時頻同步、時間同步、智能時鐘等國家命脈、高端裝備領域北斗授時應用產品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

  十幾年來,涂桂旺緊盯時間同步、時頻同步領域的國際技術潮流和前沿課題,從事持續高強度的技術研究與生產交付工作,攻克多個技術難關,多項關鍵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國內首創的“鐘聯網系統”、智能北斗授時系統等系列產品,推動了傳統時鐘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端北斗授時產品的升級迭代。

  他研發的新一代北斗時間同步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核電電力、國防軍工等國家命脈領域。他先后參與了北京大興機場、北京站、北京電報大樓、鳥巢、廣州亞運會、京滬高鐵、北京地鐵、秦山核電、大亞灣核電等10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工程,為公司穩固中國技術用鐘和時間服務行業的龍頭骨干地位、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貢獻了力量,保障國家命脈領域的時間安全和高效運行。

  涂桂旺積極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項創新成果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他先后參與完成了10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取得了9項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7項科技成果,成果被評為省企業技術創新一等獎、省輕工聯科技創新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徐海英:熱心服務 溫暖海島

  徐海英,長島縣平安液化氣有限責任公司職工。

  徐海英曾獲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十佳兵媽媽、煙臺市三八紅旗手、煙臺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

  在燃氣這個高風險行業中,安全始終是企業的生命線。徐海英時刻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己任,將安全理念深深植根于心中。她堅持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都要對公司的所有車間和設備進行詳盡的安全檢查,風雨無阻,寒暑不輟。

  海島交通不便,更不通燃氣,居民用氣需通過輪船進行運輸。保障海島居民的燃氣供應,成為公司的一項重要職責。下島送氣每三個月一次,跟船舶運輸來回需3天,在這一艱難的任務面前,徐海英總是沖在最前面。尤其是冬天,海上風大浪急,船只顛簸不已,盡管在運輸船上嘔吐不止,她依然默默堅持。每當船只靠岸,她便迅速調整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每一次的搬運、每一回的交接,她都盡心盡力,無論是天寒地凍還是風高浪急,她始終沒有叫苦喊累。

  作為服務行業的一員,徐海英始終把海島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無論海島居民何時需要充裝燃氣,她都熱情地提供專業的服務,且隨叫隨到,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除了提供優質的充裝服務外,她還非常注重安全用氣知識的普及,經常利用工作間隙,向用戶講解安全用氣的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方法。她的耐心和細致,贏得了用戶們的一致好評和信賴。

  周洪江:為葡萄酒業插上數字化翅膀

  周洪江,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正高級工程師。

  周洪江在葡萄酒和白蘭地行業耕耘近40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理念和勇毅前行的拼搏精神,帶領張裕公司從一家煙臺本土企業發展成為涵蓋酒類制造業、旅游業、包裝業等多產業、旗下酒莊遍布全球各主要產區的國際化公司。

  他堅持“中國風土、張裕風格、世界品質”的理念不放松,領導創建了多個省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數量、級別及研究水平處于國內行業第一,綜合技術研發創新能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秉承匠心精神,周洪江不斷加大產品研發,解百納產品有序實現了更新換代,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葡萄酒“大單品”。建設完成了中國第一座專業化葡萄酒酒莊“卡斯特酒莊”。

  他主導完成了在法國、西班牙、智利及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葡萄酒產區的酒莊收購工作,充分發揮出海外酒莊的平臺作用,實現了對原料的集約化管理及全球化布局。

  他還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切實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種植數字化方面,推動實現了葡萄園多維度數據采集。在生產數字化方面,實現了從訂單、生產至配送全環節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在管理數字化方面,打通了消費者“驗真”和企業“防偽”的雙向通道。在營銷數字化方面,整合優化小程序,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時了解到張裕各品牌的最新動態。

  單召勇:匠心熔鑄“金品質”

  單召勇,山東黃金冶煉有限公司質檢中心副主任,化學檢驗工技師、黃金一級工匠、正高級工程師。

  黃金化驗需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熔煉以檢測純度,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豐富的經驗與技巧。2011年,深圳分廠成立,急需經驗豐富的化驗員,領導將這一重任交給了單召勇。他每天清晨6點多便進入化驗室,一直忙碌到深夜10點。他創新發明了嵌套作業法,利用兩臺爐子同時化驗三批樣品,大幅提升了設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2017年,公司成立氰渣項目攻關組,單召勇被委以重任,負責研發氰渣無害化技術。項目伊始,困難重重,可借鑒資料極少。為找到創新突破點,他在實驗室度過了60多個日夜,嘗試了10多種方案,進行了上百次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破氰技術,該技術采用環保藥劑,無二次污染,反應效率大幅提升。這一技術迅速在集團內部推廣,被多家企業采納,獲得黃金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創造了上億元的經濟和環保效益。2018年,他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成為山東黃金首位獲此殊榮的員工。

  黃金化驗精度,猶如黃金冶煉產業的“定海神針”。2020年,深圳分廠因認證資質問題,生產的金錠產品無法入庫,大量黃金滯留,分廠面臨關停危機。領導再次將解決認證問題的重任交給他。此次認證對化驗能力要求極高,需達到百萬分之一的精度,常規檢測方法難以企及。面對巨大壓力,他帶領團隊日夜奮戰。經過不懈努力,所有數據準確無誤,分廠成功獲得入庫資質,化解了危機。

  楊紅梅:扎根鄉村 匠心育人

  楊紅梅,萊州市程郭學校正高級教師。

  她毅然放棄留城任教的機會,先后在5所鄉村學校任教,30年如一日,潛心教學,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2017年,她主動請纓到最偏遠的山區學校支教,每天往返70多公里。她還義務兼任了市內外13所學校的科技教育輔導任務。

  她堅持匠心育人,“5+2”“白+黑”是她的工作寫照。她帶領學生觀察發現,地瓜粉條加工過程中的殘渣流到韭菜畦里會使韭菜長得更旺,由此立項《地瓜殘渣作基肥驅殺韭蛆研究》項目,經過兩個月對比實驗,最終獲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近20年來,共有1000多名鄉村孩子登上了省、國家科技創新大賽領獎臺,17人次獲山東省青少年科學院院士、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她本人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并獲“創新育人20年貢獻獎”。

  楊紅梅先后引領186名教師成為省、國家科技教育骨干,帶動10所學校獲全國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示范學校、全國十佳科技創新學校等。出版科技教育專著3部,發表論文17篇,赴省內外送教講座108場,受益5萬余人。她先后被聘為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名師名班主任導師、山東省遠程研修項目指導專家、山東省科普專家、魯東大學兼職教授等。2023年7月,作為全省唯一的優秀教師,她出席了全國杰出中青年教師表彰大會,并作典型發言。

  馬宏儒:逐夢海天 守護生命

  馬宏儒,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飛行管理部部長。

  他在驚濤駭浪中飛行5150小時,參與救助任務495起。在極其危險的氣象條件下,他從死亡線上成功救起491名遇險者,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020年12月,我國北部海域遭遇了數年來最強寒潮的侵襲,在煙臺港內錨地避風的散裝化學品船“達豐6”發生錨鏈斷裂,漂航至濱海廣場附近海域,十數米高的巨浪拍向船體,船舶球鼻艏及船舷撞擊岸堤損毀嚴重,船上8人命懸一線。當時陣風11級、浪高5米,并伴有強降雪,惡劣的天氣和環境并不具備安全飛行條件。馬宏儒帶領機組成員憑借著極高的專業素質和大無畏的救撈精神,僅用12分鐘就將被困船員安全轉移至直升機上。

  2022年,他執行沉沒貨船“新昌泰1”輪6名落水失蹤船員搜救時,直升機到達最低返航油量后仍堅持超低空飛行搜救,最終發現并救起最后2名遇險者,落地時油量已進入報警狀態。

  2024年,執行集裝箱“DACKS126”輪斷纜漂航救助時,他操縱直升機吊運人員,打破了我國直升機吊運的最高高度紀錄。

  近年來,馬宏儒帶領機組先后執行了十幾場山火撲救任務。大風寒潮渡輪停航時,受傷及患病島民無法得到快速救治,他帶領機組共救助島民200余人次,極大地維護了地方及海上作業人員的安全,被當地島民親切地稱為“北海神鷹”。

責任編輯:煙臺市總工會

版權所有 煙臺市總工會地址:煙臺市萊山區觀海路75-1號電話:0535-6247570

魯ICP備19047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