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日報】2025年“煙臺大工匠”風采展示——致敬匠心 追光前行

YMG全媒體記者 鐘嘉琳 攝影報道
編者按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喧囂中,他們執著地堅守著內心的寧靜,憑著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創新傳統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充分發揮“煙臺工匠”示范引領和典型帶動作用,著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025年,煙臺市總工會組織開展了“煙臺大工匠”“煙臺工匠”“煙臺手造工匠”培育工作,經集中推薦培育,確定王恩清等10名同志為“煙臺大工匠”、車旭陽等20名同志為“煙臺工匠”、曲笛等10名同志為“煙臺手造工匠”。
希望“煙臺大工匠”“煙臺工匠”“煙臺手造工匠”始終保持和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堅持守正創新,傳承工匠技藝,在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全市廣大職工和傳統手工藝從業者,以他們為榜樣,勤于勞動、勇于創新、善于學習,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斗志,為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和建設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恩清:潛心鉆研,賦予面料“生命力”
王恩清,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他建立了精紡面料防輻射基礎模型,并成功開發了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防輻射面料,相關論文《防電磁輻射毛精紡面料開發》被廣泛引用,促進了行業內的技術交流與發展。他還針對面料脫縫、生態環保抗皺等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發表了多篇高質量論文,并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
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方面,王恩清通過精確分析紗線斷裂特性,成功解決了成紗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實現了約2000萬元的產值增長。他帶領團隊將冷感、防極光、羊毛戶外等多項先進技術產業化,累計實現市場訂貨80余萬米,產值達8000萬元。
王恩清還擔任了高端品牌菲拉特的技術及產品研發主管,他注重細分市場需求分析,確立了“時尚、綠色、科技”的產品體系架構,主攻高端市場。同時,他加大品牌宣傳力度,組織策劃上海服裝面料展等活動,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業內知名度。憑借卓越的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王恩清獲得了“優秀紡織面料設計師”“山東省輕紡行業金牌職工”“山東省輕紡工匠”等榮譽稱號,并在多項設計大賽中屢獲殊榮。

王曉光:攻堅克難,成就“全能焊匠”
王曉光,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運營部焊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
王曉光先后獲得“煙臺市技術能手”“山東省技術能手”“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工匠”等榮譽稱號。
他從事焊接工作20余年,利用自己嫻熟的焊接技能和高超的焊接水平,在提高焊接效率和工藝自動化程度、保障產品質量、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并解決了焊接工藝改進、工裝設計制作、焊接參數配置等多個關鍵難題,為公司新產品的成功試制與推廣應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藝技術基礎,在降低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平均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1.5-3倍。他還多次解決公司重大或重點項目的生產瓶頸問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
作為孫志輝勞模工作室的主要培訓講師,王曉光通過講課、現場培訓、組織技術攻關等方式,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授徒10余人,其中4人取得技師證,3人取得高級工證。他的言傳身教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一線生產工人立足崗位,全力擔當,為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了應有力量。

邱虎:創新研發釀就獨特風味
邱虎,中糧長城葡萄酒(蓬萊)有限公司品酒師、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國家級果酒評委,主要負責新品研發、技術創新、工藝管理、科研攻關等工作。
近年來,邱虎先后參與了山東省重點科技工程等多個項目,在產區風土特性研究、葡萄園信息化精準栽培、產區特色新酒種研發、關鍵釀造技術研究等領域進行科研攻關,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開發出長城海岸、長城五星、長城起泡葡萄酒、長城君雅白蘭地等具有產區風格特色的新酒質、新產品,確立了長城葡萄酒“溫潤柔雅”的質量風格。
他在“布魯塞爾”“品醇客”等國際葡萄酒大賽上獲獎100余項,先后獲得“煙臺市首席技師”“山東省技術能手”“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山東省葡萄酒行業技術能手”“山東省輕工行業技術能手”“山東省輕紡行業金牌職工”“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2021年,他參加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山東輕工業行業(葡萄酒品評)職業技能競賽大賽,榮獲第一名。在帶徒傳技方面,邱虎共培養出中糧集團技術能手、煙臺市技術能手、山東省輕工行業技術能手、全國釀酒行業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等24人次。

來興勝:創新突破,填補行業空白
來興勝,煙臺宏遠氧業股份有限公司氧艙事業部電工,高級技師,正高級工程師。負責氧艙產品項目的檢測、交驗工作。
來興勝研究的氧艙專用“遞物筒安全聯鎖裝置”,保障了產品的安全性,整體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累計節省資金上千萬元。他發明的“呼吸阻力”測試裝置,填補了行業內多年的空白,并取得國家級發明專利。
來興勝多次參加大賽,在“技能興港”大賽電工類技能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在山東省“技能興魯”職工大賽電子硬件組裝中獲得一等獎,在全國“科創中國”發明專利應用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獲得各種技能和創新大賽獎項30余項。他注重“傳幫帶”,培育出8名高級技師。
來興勝是山東省、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獲得煙臺工匠、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市高層次人才、煙臺市職工技術創新競賽創新能手、煙臺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山東省第十六次職工大會代表、山東省電子信息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他擁有學術論文22篇,著作5部,第一發明人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軟件著作7項。他還起草并頒布國家級及省級行業標準4項,參與了“智能醫用氧艙研發與產業化”山東省重大課題。

柳耀鴻:甘于奉獻 沖鋒在前
柳耀鴻,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礦帶班長,高級技師。
柳耀鴻先后榮獲山東省技術能手、煙臺市首席技師、山東省冶金工匠、全國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等稱號。
他甘于奉獻,沖鋒在前,在重大設備安裝、搶修工作中任勞任怨。他帶領維修人員加班加點完成5064球磨機除鐵裝置安裝工作,三天只休息了不到8小時。CH660圓磨銅套燒損變形,他連續刮研20多小時,修復了設備,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節省成本十幾萬元。5064球磨機更換進料口,他帶領員工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提前完成任務。
設備突發故障,他隨叫隨到,以最快的速度修復設備,為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他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鉗工技術,對球磨機、圓錐破碎機的安裝、調試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巴氏合金瓦、圓錐破碎機銅套的刮研具有較高水平,完成技術創新40多項,獲三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自行研究制作的“磁吸式自動加球機”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分級機排礦自動除渣機”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皮帶運輸機落料漏斗防溢料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新城金礦自適應模糊控制在磨礦分級中的應用研究”榮獲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李相輝:帶電作業守護萬家燈火
李相輝,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煙臺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一班班長,高壓線路帶電作業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
李相輝先后獲得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煙臺工匠、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十大杰出青年、煙臺供電公司勞動模范、國網公司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他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第一位帶電作業高級技師,第一批輸電帶電作業特技技師。他參與上合峰會等保電工作30余次;帶領班組作業5500余次,創造效益近3億元;完成帶電檢測絕緣子58萬余片,發現破損、零值絕緣子170余片。
他獲得國家專利43項,參與重點技術攻關項目4項,解決了行業重難點問題。《絕緣桿法帶負荷更換隔離開關》在全國帶電作業技術經驗交流會上展示推廣。
2014年,他獲得煙臺市總工會舉辦的輸電線路帶電檢修工競賽個人第一名,被授予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2023年,獲國網公司輸電帶電作業競賽個人一等獎,被授予國網技術能手稱號。他兩次擔任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參賽隊教練,獲得國網公司競賽團體一、二等獎。他“師帶徒”兩人,一人獲得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一人獲得煙臺市電力行業競賽個人第四名。他還參與編寫了7本專著教材,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

曲玉偉:扎根生產一線 詮釋匠人擔當
曲玉偉,山東港源管道物流有限公司輸油操作班班長,流體裝卸操作工,技師。
2021年,曲玉偉榮獲煙臺市技術能手稱號;2022年,他被評為山東省技術能手、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2024年,他在山東省交通運輸行業流體裝卸操作工職業技能競賽和全國大賽中分別榮獲個人一等獎和金獎。
曲玉偉創新發明了“輸油臂快接”“法蘭堵漏快處”等多項技術,完成了20余項創新項目,并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他牽頭成立了攻關團隊,成功排除11次重大安全隱患,解決300余項設備故障。通過自主設計工具掛架和閥門保護罩,節約成本3萬余元;利用廢舊物資修復設備,節省維修費用近10萬元。
在班組管理方面,他開展“三個一”安全培訓,年度培訓150余次,人均培訓時長300多小時。他通過精細化管理,排查并整改300余項隱患,實現了“人員零違章、作業現場零隱患、安全問題零隱瞞”。班組累計安全輸送一億余方油品。
曲玉偉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了30余名高級工和技師,7名省、市級技術能手。他以身作則,扎根生產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港敬業、肩扛使命的奉獻精神,展現了新時代港口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鄭成剛:專注技術改進 助企增產創效
鄭成剛,煙臺開發區博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部長、高級技師。
鄭成剛榮獲“山東省優秀黨員”“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工匠”“煙臺開發區優秀共產黨員”“煙臺業達首席技師”“煙臺開發區工人先鋒號”等10余項稱號,并獲得技術成果20項,國家專利9項。
他創辦了“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領導10名技術骨干和5名班組長專注于車間工藝流程和技術的改進,完成變位焊接器、焊接車間、循環水水罐改造及水泵工藝改進等,不斷改善車間工作環境、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取得技術成果16項、國家專利7項。他組織黨員立項攻關10余項,面向全員征集合理化建議300余條,有效促進了企業增產創效。
他成立了“技師工作站”,陸續培養電焊工100余人,電焊骨干50余人,其中高級技師4人、技師3人,高級工28人,為公司最關鍵技術工種定期輸送優秀力量。
他牽頭開展技能比武、勞動競賽等20余場活動,帶動員工技能水平全面提升。作為智能改造工作小組的生產部首席代表,他率先提出引進焊接機器人設備,提高生產效率60%。近年來,為擴大焊接機器人的使用范圍,他積極參與工藝改進、技術攻關,推動70%焊接生產線實現智能化,為焊接行業智能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邢開金:25年安全行車80萬公里
邢開金,煙臺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公交車駕駛員。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邢開金把25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公交事業,創造了安全行車80萬公里零違章、零投訴、零事故的優異業績,先后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山東交通工匠、煙臺交通工匠等市級以上榮譽10余項。
邢開金創造了連續7年未換離合器片、每年節約維修費和燃料費1.3萬元的紀錄,連續9年獲評集團“節能標兵”,總結形成的“惜、柔、順、穩、熟”安全節能“五字工作法”在全集團推廣。他手把手培養了87名徒弟,每個人都是節能降耗、安全駕駛的高手,近10年來累計為公司節約維修成本、燃料費100余萬元。
他領銜打造的“邢開金黨員創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0余項安全駕駛、降本增效和優質服務等課題攻關。2022年,工作室先后被煙臺市總工會、煙臺市國資委黨委授予“邢開金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黨員名匠工作室”榮譽稱號。
作為黨員,他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工作中,他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虛心,贏得了廣大乘客的好評。他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文明服務,是集團上下公認的“誠信、樂善”服務標兵。

于金紅:敢為人先的“技術先鋒”
于金紅,萊陽市漁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水生物病害防治員,技師,高級工程師。
她扎根基層十余年,以赤誠報國的政治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為人先的創新追求,譜寫著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她累計舉辦培訓班10余期,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累計推廣實用技術10余項,如石斑魚生態養殖技術、草魚生態養殖技術、大菱鲆大棚養殖技術等;累計引進、推廣名特優新品種10余個,包括三文魚、石斑魚、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等,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她承擔的省級項目經專家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榮獲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獎,發表論文4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她帶領單位先后榮獲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示范站、山東省農林水系統“工人先鋒號”、煙臺市海洋強市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山東省星級基層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等稱號。
2021年,她參加山東省漁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榮獲“山東省技術能手”;2023年參加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比賽并獲一等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她領銜的“于金紅創新工作室”被山東省農林水工會評為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加盟全國水產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為全國第13家成員單位。